上海五星体育电视直播
上海五星直播频道
上海五星体育电视直播
五星直播手机app下载
上海五星体育电视直播

黄文涛|新质生产力系列研究三:聚焦产业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

来源:上海五星体育电视直播    发布时间:2024-04-09 03:11:19      点击数: 100

  文|黄文涛 朱林宁(黄文涛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从全球宏观经济和产业体系发展现状看,在制造业领域我国、美国和日本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在实物产出、市值保有、技术水平和产业门类等方面,中美日各有优势,且近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皆在较快发展。

  从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关领域企业市值保有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样本,2018年至今的板块市值扩张整体比较显著,与实体经济中的相关先进制造部门生产扩张方向整体保持一致。

  我们确信,从资源配置和机构发展看,贯彻国家战略,宏观结构变化引领中长期投资方向。

  本文是我们“新质生产力系列研究”的第三篇,在前两篇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本篇继续沿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指引,聚焦我国的先进制造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全球制造业的实物产出,我国规模第一,美国回升较快;2)先进制造业的市值保有,中美日前三强,近年持续增长;3)先进制造支撑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长期复利效应;4)制造业投入产出表分析,尽快补足短板,加力先进制造;5)“十四五”规划和新质生产力,聚焦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我国发展九大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产业:

  1)布局方向和明细;2)产业领域投入产出表分析,强项和不足;3)产业领域全球市值比较分析;4)主管和有关部门更多投资指导意见。

  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1)六大前瞻赛道;2)三类标志产品;3)壮大产业主体;4)优化支撑体系。

  在前两篇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本篇继续沿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指引,聚焦我国的先进制造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包括实物生产和市场价值等,主要关注我国,同时兼顾全球情况观察,包括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印度。

  。分产业具体展开,主要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海洋装备产业。

  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阐述前瞻产业布局、打造标志产品、培育企业主体和优化支撑体系等安排。

  如图表1-图表4,从近年数据看: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出规模、产出增速和GDP占比在全球主要国家中第一,但美国的相应数据亦全线年的近三年制造业复合年均增速约是5.4%,美国在2020-2022年的两年制造业年均复合增速约是5.0%,其完整的2023年数据尚且还没发布,但季度数据基本保持回升态势。

  沪深300、标普500和日经225的成份企业平均市值,近五年复合年均增长分别是10.7%、18.7%和8.9%;

  以Top5企业市值为例,其较指数整体均值的超额增长显著,在沪深300、标普500和日经225的近五年复合年均超额,分别约为6.6、28.1和8.6个百分点。

  英德等欧洲国家的情况取决于是否以欧盟整体观察,但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相对不足,以印度为代表的其他几个国家先进制造上市企业相对缺乏。

  第四,从板块企业对指数整体的市值权重占比看,德国、日本和美国相对高于其他市场。

  截至2024年3月数据,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和德国DAX40的相关企业总市值权重,分别约为25.7%、35.6%、51.7%和54.9%,其中有部分的指数构成、样本范围等统计方法因素,但仍可作为数据参考。

  为了能够直接进行我国和全球市场的统一标准观察,个人会使用标普和MSCI编制的全球行业分类标准 (GICS),将其对全球主要市场上市企业的行业分类(注:目前为11 个板块、25 个行业组、74 个行业和163 个子行业),与我国国务院和统计局发布的九大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匹配(注:《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目录(2023)》);

  由于GICS在新兴起的产业在部分具体领域的暂有空白或不一致,我们以《目录(2023)》的细分产业范围和相关企业的主营业务范围,作为匹配标准。

  例如既进行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也从事航空航天制造、又开展海洋装备制造等,我们在每个细致划分领域都纳入计算,在合并口径时剔除重复部分。

  经济发展的复利效应,是指经济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较高增长领域,常来自于新兴起的产业及其相关领域,只要能持续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速,随时间累积的复利增长效应,将在5-10年及更中长期维度上显现出强劲的增长效果。

  第一,假设当前增速中枢条件下,新经济实现100万亿GDP规模的复利时间约为十年。

  数字化的经济的近年主要增速区间约在9.7%-20.9%,三新经济的近年主要增速区间约在4.5%-16.6%,如能持续保持这一增速区间,以2022年的数字化的经济约50万亿、三新经济约21万亿规模为起点,分别可在约2030-2040年期间跨越100万亿规模体量。

  第二,大型经济体复利效应繁荣的实现,需要有中长期稳健、强韧的先进制造业支撑。

  无论是数字化的经济、三新经济,或是其他新服务、新业态,皆需要以相应的新科技、新基建设施和新制造产品为基础。

  根据国家《数字化的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的定义:1)数字化的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数字化的经济的具体范围,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产业化”即数字化的经济核心产业,由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四大类组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数字化”即数字化效率提升业,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三新经济的具体范畴,依照国家《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的定义:1)“三新”是指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2)新产业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2)新业态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3)新商业模式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4)另外,“三新”项目指建设内容属于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项目,“三新”涉及的具体领域主要有新型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型产业、新服务、高技术产业、科技公司孵化器、网络站点平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城市商业综合体、开发园区等。

  从全国经济投入产出表的视角上,近年我国制造业的不足,大多数表现在通信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化学产品、金属加工和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领域。

  2020年我国全部制造业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中间投入消耗进口规模前三的部门为,通信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化学品和金属加工。专用设备的进口消耗以最终使用为主,从统计角度看对应国产专用设备替代性需补强。其中,制造业部门的通信电子设备和化学品进口,分别约为3.6万亿和约1.7万亿元人民币,超过同期原油天然气部门的约1.5万亿元人民币进口。

  第二,制造业部门要的进口品增速,电子信息、非金属矿物制品、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位居前。

  电子信息等部门的进口金额增速,同时高于产业总投入和总产出增速,从统计角度看对应着国产品替代能力需补强。

  2.5 “十四五”规划和新质生产力:聚焦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2023年9月,习在黑龙江考察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时,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第一,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定义,从2010年以来是一贯而明确的,但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具体范围,是随着我们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进步逐步调整的。

  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先进产业。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

  当前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具体范围,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九大战略新兴起的产业,是由《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的建议》和《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目录(2023)》发布确定的。

  稍具体看,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海洋装备产业。

  第二,未来产业的定义,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非常明显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学技术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当前未来产业的具体范围,主要是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是由《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的建议》和《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建议(2024)》公布部署的。

  稍具体看,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第三,更多具体推进部署正在有序进行中,最新的进展包括支持启航企业、推动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等。

  截至本报告撰写的3月29日一手消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首批启航企业,聚焦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塑造航空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和航空制造业新型工业化。

  本章对九大战略新兴起的产业进行分产业情况分析,按“十四五规划”以来的最新部署安排,具体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海洋装备产业。本节按如下逻辑顺序进行分析:

  第一,最新战略新兴起的产业部署对本产业的布局方向和明细,同时也汇总纳入相关未来赛道的前瞻布局情况。

  主要是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关安排、“十四五规划”和《工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分类目录(2023)》等部署,我们在本系列研究之一《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理论和机遇》、之二《新质生产力:历史选择、优势挑战和深远影响》和本报告前文中有更详细阐述。

  最新数据来自2020年版全国42个经济部门投入产出表,必须要格外注意,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新领域和传统产业部门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国家统计局在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统计说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等相关文件和场合表示必须要格外注意详细情况分析。

  主要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指数成份企业为样例,具体方法与前文一致,参见本文第2.2小节 先进制造业的市值保有。

  主要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包括《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2020)》和《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建议(2024)》等,其对具体产业投资方向有较明确的指引,同时,我们也归纳补充了部分2021年至今的最新发展情况。

  按最新部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AI产业和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等,详见图表23。

  相关的新赛道领域前瞻,主要领域是未来信息。按工信部等七部委相关表述,主要是:推动下一代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等技术产业化应用,加快量子、光子等计算技术创新突破,加速类脑智能、群体智能、大模型等深度赋能,加速培育智能产业等。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目前版本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涉及通信、计算机和电子设备部门等。如图表24-图表25,不难发现,领域投入中的进口金额相比来说较高,进口增速高于国内投入和国内产出增速。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领域相关上市企业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例:1)近年的相关领域企业市值规模、市值权重和市值增速等指标,整体呈扩张和上行态势,与实体部门生产扩张的方向一致;2)同时,跨市场和市场内的头部企业市值增长相对来说更加显著,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先进产业领域的马太效应,要进一步关注。

  第一,按2020年版《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为:

  1)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将各级政府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公共机构优先向基站建设开放,研究推动将5G基站纳入商业楼宇、居民住宅建设规范。2)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扩大合理有效投资。3)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4)快速推进基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智慧广电、媒体融合、5G广播、智慧水利、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市政、智慧社区、智慧家政、智慧旅游、在线消费、在线教育、医疗健康等成长潜力大的新兴方向,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培育形成一批支柱性产业。5)实施数字乡村发展的策略,加快补全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数字乡村产业体系建设,鼓励开发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应用,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6)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快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第二,按2021年以来的更新发展状况,进一步的前瞻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投资领域包括:

  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和第三代互联网等,详见第四章未来产业。

  按最新部署,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详见图表30。

  相关的新赛道领域前瞻,主要领域是未来制造。按工信部等七部委相关表述,主要是: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纳米制造、激光制造、循环制造,突破智能控制、智能传感、模拟仿真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广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工业元宇宙等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业,在目前版本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涉及专用设备、仪器仪表部门等。如图表31-图表34,不难发现,领域投入中的进口金额增速相对较快,高于国内投入和国内产出增速。

  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领域相关上市企业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例:1)近年的相关领域企业市值规模、市值权重和市值增速等指标,整体呈扩张和上行态势,与实体部门生产扩张的方向一致;2)同时,跨市场和市场内的头部企业市值增长相对来说更加显著,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先进产业领域的马太效应,要进一步关注。

  第一,按2020年版《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为:

  1)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建筑、医疗等特种机器人、高端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装备、高档五轴数字控制机床、节能异步牵引电动机、高端医疗装备和制药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等高端装备生产,实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建造试点示范。2)研发推广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运维、农业生产专用传感器、智能装备、自动化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一批创新中心和示范基地、试点县。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建设“互联网+”协同制造示范工厂,建立高标准工业互联网平台。

  第二,按2021年以来的更新发展状况,进一步的前瞻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投资领域包括:

  按最新部署,新材料产业,主要发展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和先进煤基化工新材料制造等,详见图表39。

  相关的新赛道领域前瞻,主要领域是未来材料。按工信部等七部委相关表述,主要是: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快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

  新材料产业,在目前版本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涉及金属冶炼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部门等。如图表40-图表43,不难发现,部分领域投入中的进口金额相比来说较高,增速也相对投入产出稍快。

  从新材料产业的领域相关上市企业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例:1)近年的相关领域企业市值规模、市值权重和市值增速等指标,在前期扩张后整体呈整固态势;2)但是,跨市场和市场内的头部企业市值增长相对来说更加显著,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先进产业领域的马太效应。

  第一,按2020年版《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新材料产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为:

  1)围绕保障大飞机、微电子制造、深海采矿等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在光刻胶、高纯靶材、高温合金、高性能纤维材料、高强高导耐热材料、耐腐蚀材料、大尺寸硅片、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实现突破。2)实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升稀土、钒钛、钨钼、锂、铷铯、石墨等特色资源在开采、冶炼、深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在光电子、航空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按2021年以来的更新发展状况,进一步的前瞻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投资领域包括:

  推动有色金属、化工、无机非金属等先进基础材料升级,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战略材料,加快超导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应用等,详见第四章未来产业。

  按最新部署,生物产业,主要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生物质能等,详见图表48。

  相关的新赛道领域前瞻,主要领域是未来健康。按工信部等七部委相关表述,主要是: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的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

  生物产业,在目前版本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涉及化学产品部门等。如图表49-图表50,不难发现,领域投入中的进口化学品金额相对较多。

  上市企业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例:1)近年的相关领域企业市值规模以头部扩张为主,市值增速等指标涨跌互现,市值权重等指标边际有所回落;2)但同时,跨市场和市场内的头部企业市值增长相对显著,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先进产业领域的马太效应,要进一步关注。

  第一,按2020年版《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生物产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为:

  1)加快推动创新疫苗、体外诊断与检测试剂、抗体药物等产业重大工程和项目落实落地,鼓励疫苗品种及工艺升级换代。2)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加大生物安全与应急领域投资,加强国家生物制品检验检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遗传细胞与遗传育种技术研发中心、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3)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高质量发展。4)实施生物技术惠民工程,为自主创新药品、医疗装备等产品创造市场。

  第二,按2021年以来的更新发展状况,进一步的前瞻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投资领域包括:

  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的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等,详见第四章未来产业。

  按最新部署,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装置和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相关设置制造等,详见图表55。

  相关的新赛道领域前瞻,主要相关领域是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按工信部等七部委相关表述,下一代智能终端领域,力争突破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发潜能的超级终端,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目前版本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涉及交通运输设备部门等。如图表56-图表57,不难发现,领域投入中的进口金额呈边际回落态势,反映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能力已相对来说比较强,下一步关注如何巩固和扩大产业优势。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域相关上市企业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例:1)近年的相关领域企业市值规模、市值权重和市值增速等指标以震荡整固为主,考虑部分因素是多数版块企业同时涉及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等;2)但同时,跨市场和市场内的头部企业市值仍弹性较显著,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先进产业领域的马太效应,要进一步关注。

  第一,按2020年版《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为:

  1)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示范,提高城市公交、出租、环卫、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2)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建设,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公共停车位的快速充/换电站覆盖率。3)实施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加大车联网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智能汽车特定场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4)支持建设一批无人驾驶运营大数据中心。以支撑智能汽车应用和改善出行为切入点,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融合城市动态和静态数据于一体的“车城网”平台,推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

  第二,按2021年以来的更新发展状况,进一步的前瞻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投资领域包括:

  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领域,力争突破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发潜能的超级终端,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详见第四章未来产业。

  按最新部署,新能源产业,主要发展核电产业、风能产业、太阳能产业、生物质能及其他新能源产业、智能电网产业、煤基新型燃料制造、氢能产业等,详见图表62。

  相关的新赛道领域前瞻,主要领域是未来能源。按工信部等七部委相关表述,主要是:聚焦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打造“采集-存储-运输-应用”全链条的未来能源装备体系。研发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电子专用设备,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推动能源电子产业融合升级等发展。

  新能源产业,在目前版本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涉及电气机械和器材部门等。如图表63-图表64,不难发现,领域投入中的产出增速较明显高于进口金额和投入金额增速,反应我国的产业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强,下一步关注如何巩固和扩大产业优势。

  从新能源产业的领域相关上市企业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例:1)近年的相关领域企业市值规模、市值权重和市值增速等指标,在前期扩张后整体呈整固态势;2)但同时,跨市场和市场内的头部企业市值仍弹性较显著,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先进产业领域的马太效应,要进一步关注。

  第一,按2020年版《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新能源产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为:

  1)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卡脖子”问题,加快主轴承、IGBT、控制管理系统、高压直流海底电缆等核心技术部件研发。2)加快突破风光水储互补、先进燃料电池、高效储能与海洋能发电等新能源电力技术瓶颈,建设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新型储能、制氢加氢设施、燃料电池系统等基础设施网络。3)提升先进燃煤发电、核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基础设施网络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开展综合能源服务,推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秸秆能源化利用。

  第二,按2021年以来的更新发展状况,进一步的前瞻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投资领域包括:

  核能、核聚变、氢能、生物质能等重点领域,新型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相关电子专用设备,详见第四章未来产业。

  按最新部署,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发展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详见图表69。

  相关的新赛道领域前瞻,主要领域是智能和绿色融合。按工信部等七部委相关表述,主要是: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打造绿色集约的产城融合场景等。

  节能环保产业,在目前版本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涉及其他制造产品和废品废料部门等。如图表70-图表71,不难发现,领域投入中的产出增速较明显高于进口金额和投入金额增速,反应我国的产业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强,下一步关注如何巩固和扩大产业优势。

  从节能环保产业的领域相关上市企业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例:1)近年的相关领域企业市值规模、市值权重和市值增速等指标,整体呈波动中扩张和上行态势,与实体部门生产扩张的方向一致;2)同时,跨市场和市场内的头部企业市值增长相对来说更加显著,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先进产业领域的马太效应,要进一步关注。

  第一,按2020年版《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投资方向为:

  1)实施城市绿色发展综合示范工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和小区内建筑节能节水改造及相关设施改造提升,推广节水效益分享等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模式,鼓励创新发展合同节水管理商业模式,推动节水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2)开展共用物流集装化体系示范,实现仓储物流标准化周转箱高效循环利用。组织并且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3)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环境自动监测、生产的全部过程智能管理。4)试点在超大城市建立基于AI与区块链技术的生态环境新型治理体系。5)探索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等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环境治理服务水平,推动环保产业持续发展。6)加大节能、节水环保装备产业和海水淡化产业培育力度,加快先进技术装备示范和推广应用。7)实施绿色消费示范,鼓励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电商等绿色流通主体加快发展。8)积极推行绿色建造,加快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全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

  第二,按2021年以来的更新发展状况,进一步的前瞻新赛道和未来产业投资领域包括:

  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包括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打造绿色集约的产城融合场景等,详见第四章未来产业。

  按最新部署,航空航天产业,主要发展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等,详见图表76。

  相关的新赛道领域前瞻,主要领域是未来空间。按工信部等七部委相关表述,主要是: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领域,研制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先进高效航空器等高端装备等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在目前版本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涉及电子通信、电气机械和器材、通用设备等部门等。如图表77-图表78,不难发现,领域投入中的总投入和总产出增速稍高于所需进口品增速,主要中间投入以国产品为主,反应我国的产业建设相对来说比较强,下一步关注如何巩固和扩大产业优势。

  从航空航天产业的领域相关上市企业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例:1)近年的相关领域企业市值规模、市值权重和市值增速等指标,整体呈扩张和上行态势,与实体部门生产扩张的方向一致;2)同时,跨市场和市场内的头部企业市值增长相对来说更加显著,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先进产业领域的马太效应,要进一步关注。

  按工信部等部委的产业实施意见安排,推动加力领域主要是先进高效航空装备,包括:下一代大飞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智能高效航空物流装备、低空经济通用航空装备等,详见第四章未来产业。

  按最新部署,海洋装备产业,主要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深海石油钻探设备制造、其他海洋相关设备与产品制造、海洋环境监视测定与探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处理等,详见图表83。

  相关的新赛道领域前瞻,主要领域是未来空间。按工信部等七部委相关表述,主要是:聚焦空天、深海、深地等领域,加快深海潜水器、深海作业装备、深海搜救探测设备、深海智能无人平台等研制及创新应用,推动极地探测与作业等领域装备研制。

  海洋装备产业,在目前版本的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主要涉及电子通信、电气机械和器材、通用设备等部门等,前文各节已有有关数据,本节不再赘述。

  同时,必须要格外注意,在海洋装备产业相关的海洋经济领域,我国统计部门有专项的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如图表84-图表87,截至目前已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占比与去年持平。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43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5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5718亿元,分别占海洋生产总值的4.6%、36.5%和58.9%

  从海洋装备产业的领域相关上市企业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例:1)近年的相关领域企业市值规模、市值权重和市值增速等指标,整体呈扩张和上行态势,与实体部门生产扩张的方向一致;2)同时,跨市场和市场内的头部企业市值增长相对来说更加显著,或有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先进产业领域的马太效应,要进一步关注。

  按工信部等部委的产业实施意见安排,推动加力领域最重要的包含:高技术船舶装备、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深海油气水下生产系统和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车等领域,详见第四章未来产业。

  1)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2)在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一批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强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术供给。3)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形成若干未来产业。

  2024年1月,《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建议》对推进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具体安排。

  到2025年,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先导区,突破百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形成百项标志性产品,打造百家领军企业,开拓百项典型应用场景,制定百项关键标准,培育百家专业服务机构,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实际的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

  到2027年,未来产业总实力明显提升,部分领域实现全球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重点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构建未来产业和优势产业、新兴起的产业、传统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变成全球未来产业重要策源地。

  根据实施意见,当前对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方向主要有六个,分别是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围绕这六大方向,全面布局未来产业,打造一批标志性产品,同时强化建设产业支撑体系,本章依次分要点阐述。

  把握全球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未来产业瞭望站,利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技术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发挥新型制优势,引导地方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合理规划、精准培育和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发挥前沿技术增量器作用,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新动力。

  发展适应通用智能趋势的工业终端产品,支撑工业生产提质增效,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量大面广、智能便捷、沉浸体验的消费级终端,满足数字生活、数字文化、公共服务等新需求。打造智能适老的医疗健康终端,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突破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元宇宙入口等具有爆发潜能的超级终端,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

  发展下一代操作系统,构筑安全可靠的数字底座。推广开源技术,建设开源社区,构建开源生态体系。探索以区块链为核心技术、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构建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应用和数字化生态。面向新一代移动信息网络、类脑智能等加快软件产品研发,鼓励新产品示范应用,激发信息服务潜能。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下一代大飞机、绿色智能船舶、无人船艇等高端装备产品,以整机带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装备体系。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补齐基础元器件、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基础软件等短板,夯实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引导领军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通过内部创业、投资孵化等培育未来产业新主体。实施中央企业未来产业启航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新企业。建设未来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培育多元化的未来产业推进力量。

  依托龙头企业培育未来产业产业链,建设先进技术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结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创建未来产业先导区,推动产业特色化集聚发展。创新管理机制,建设数字化的供应链产业链,促进创新资源汇聚,加速数据、知识等生产要素高效流通。

  加强产学研用协作,打造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下的标准互认和要素互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构建产品配套、软硬协同的产业生态。

  结合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统筹布局未来产业标准化发展路线,加快重点标准研制。针对重点标准适时开展宣贯和培训,引导企业对标达标,加速未来产业标准应用推广。促进标准、专利与技术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将自主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融合。完善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及储备机制,深化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组织协作,构建未来产业高质量专利遴选、评价及推广体系。

  按产业需求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提升精密测量仪器、高端试验设备、设计仿真软件等供给能力,为关键技术验证提供试用环境,加快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建设一批中试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工程开发、技术熟化、样品试制、测试验证等中试服务水平。

  大力培育未来产业领军企业家和科学家,优化鼓励原创、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加大前沿领域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深入推进5G、算力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千兆光网等建设,前瞻布局6G、卫星互联网、手机直连卫星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高效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引导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未来产业,深化设施、设备和数据共享,加速前沿技术转化应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向交通、能源、水利等传统基础设施融合赋能,发展公路数字经济,加快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本文是我们“新质生产力系列研究”的第三篇,在前两篇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本篇继续沿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指引,聚焦我国的先进制造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全球制造业的实物产出,我国规模第一,美国回升较快;2)先进制造业的市值保有,中美日前三强,近年持续增长;3)先进制造支撑的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长期复利效应;4)制造业投入产出表分析,尽快补足短板,加力先进制造;5)“十四五”规划和新质生产力,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1)布局方向、布局明细和相关未来产业前瞻部署;2)产业领域相关投入产出表分析,强项和不足;3)产业领域全球市值比较分析,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样本;4)主管和相关部门的更多投资指导意见;5)我们对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分别具体研究,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和海洋装备产业。

  1)六大前瞻赛道,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高质量发展;2)三类标志产品,包括下一代智能终端类、信息服务类和未来高端装备类产品,具体又有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和新型显示等细分产品;3)壮大产业主体,涉及企业梯队、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等,具体包括遴选启航企业等最新进展;4)优化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标准和专利、中试能力、人才队伍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

  第一,从最新的全球宏观经济和产业体系发展看,在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我国、美国和日本整体处于相对领先水平。

  在实物产出、市值保有、技术水平和产业门类等方面,中美日各有优势,且近年数据显示,皆在较快发展,我国的技术进步显著,美国的制造业规模提速回升,日本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产业的细分领域有较多企业。

  第二,从战略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相关领域企业板块市值看,以沪深300、标普500、日经225、英国富时100、德国DAX40和印度Sensex30为样本,2018年至今的板块市值扩张整体比较显著,与实体经济中的相关先进制造部门生产扩张的方向整体保持一致。

  稍具体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装备和海洋装备等领域为代表,一是战略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的板块市值整体扩张,二是其中的以CR5-CR10为代表的市值前部企业往往相对弹性更高或相对扩张更显著。

  第三,我们确信,从资源配置和机构发展上,宏观结构变化引领中长期投资方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萌发也在重塑全社会增长与利润分配的格局,各部门各机构如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将是在贯彻国家战略中实现发展壮大的重要命题。

  宏观结构的变化驱动着产业结构变迁的方向,顺应宏观结构变化的制度变革,为产业升级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萌发也在重塑全社会增长与利润分配的格局,因此,根据宏观结构与制度变革的方向调整资源配置,是各部门机构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贯彻国家战略中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发展壮大的重要命题。

  o:p style=outline: 0px/o:p

  当前全球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需关注潜在的海外经济波动、金融稳定、地缘局势等不确定性因素的潜在风险和可能会影响。2021年以来,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高位,经济稳步的增长持续放缓,货币等经济政策面临两难。2022年以来,部分发达经济体央行持续加息对抗通胀,进一步增加了全球经济和债务压力,多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增长减速、资金流出和输入性通胀等压力。2023年以来,经贸和产业链波动、地缘形势和海外债务风险等不确定性因素任旧存在,全球经济持续面临粮食、能源和供应链等供给侧扰动,叠加部分发达经济体在前期高货币投放和补贴政策之后仍存在的粘滞通胀,进一步增加了下一阶段全球经济在总量增长、结构调整和发展前途等领域的不确定性风险。

400-6633-096

新品资讯

客户服务

快速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