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中秋月圆时,古镇秋色赛春光。阴历八月十五“出秋色”,是佛山民间撒播时刻最长、大众参与最广泛、内容最丰厚、方式最生动的游艺节庆活动。2008年,佛山秋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
相传,佛山秋色起源于两晋时期,肇端于儿童舞草龙庆丰盈的“孩提耍乐”。跟着时刻的推移,民间扮演故事活动逐渐盛行,在不断吸收各地民间文明活动方式的基础上,内容日益丰厚,明正统十四年(1449)定名为秋色,又称“秋宵”“出秋色”“出秋景”。
俗话说,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作为一项传统风俗活动,佛山秋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明清以来,作为“全国四聚”之一的佛山,工商业昌盛,手艺业兴旺,手艺艺品享有盛名,人们使用农产品或手艺业余料制作成各种工艺品,参与秋色巡游演示。而跟着技艺的进步,秋色争奇斗艳的竞技性更强,秋色会景以竞赛的方式呈现,故又称“佛山秋色赛会”。
佛山秋色集美术工艺、戏曲、音乐、舞蹈、杂技于一体,分为灯色、车色、马色、水色、风光、地色、飘色等七色。龙狮、粤剧、功夫、十番等非遗项目轮流演出,四箔制品、剪纸、彩灯、刺绣等佛山传统手艺艺竞相露脸,其间尤以各式彩灯、彩车最耀眼。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佛山彩灯扎作工艺精美,从古时的“纸马火龙”“柚灯纱笼”,到现在的各类大型彩车,流光溢彩、光荣夺目。
“会城喜春宵,吾乡喜秋宵”。历经数百年传承开展,佛山秋色以其共同的魅力植根于民间,不仅是手艺演员彼此竞技的舞台,更是佛山民众脍炙人口的年度嘉年华。每出秋色,万人空巷,“行者如海,立者如山”,“不到鸡鸣不愿休”。现在,佛山秋色更从开始民间自行安排的自娱自乐活动,开展成集非遗展现、巡游扮演、风俗活动、城市交流于一体的文明盛宴和城市节庆品牌,由“政府搭台、民间唱戏”,每年招引数十万人现场观看。近年,更聚集广州、深圳、香港,以及新疆伽师、西藏墨脱、贵州黔东南州等省外团队的巡游节目,充沛展现佛山与粤港澳大湾区、对口帮扶、友好协作城市之间的文明交流与协作。而各类秋色工艺品亦走出佛山,赴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区域展演,成为佛山活态文明遗产的一张靓丽手刺。
透视古今,秋色与佛山工商业和民间传统文明开展相辅相成,成为了佛山制造业强市、国家历史背景和文明名城的具象化标识,在新时代勃发新生机、开放新光荣。